1981年,胡芝风主演的《李慧娘》获文化部嘉奖,并拍摄成同名戏曲电影片。一时间整个中国大陆包括香港等地京剧界,兴起了“胡芝风旋风”,《新华日报》1981年1月以《醉心于艺术的人》为题对此作了报道。
近日,记者在苏州意外见到了胡芝风。她风采不减当年,仍然是那么美丽、优雅。
1956年,胡芝风从上海考入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读了2年多大学课程后,因酷爱京剧艺术,难舍已学会的三四十出传统戏,决定改行做一名京剧演员。经京剧大师周信芳介绍,不久,她得以拜梅兰芳大师为师。她跟记者说,从1959年到广州京剧团算起,她从艺已将近半个世纪了。
胡芝风1960年到苏州京剧团任主演,后兼团长,在苏州京剧团主持改编、导演并主演的代表剧目有《李慧娘》、《百花公主》、《白蛇传》等。特别是《李慧娘》一剧,她在表演中运用了云步、碎步、跪步、乌龙绞柱、鹞子翻身等传统身段,还融进她幼时所学的芭蕾舞姿等,因而成功创造了李慧娘这个不朽的舞台形象。但是,就在《李慧娘》应邀到歌剧之乡意大利的四个城市巡演后不久,胡芝风在上海演出时不慎腰部受伤。正当她在半休状态时,得知1985年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理论研究班招生,她去了,1989年毕业后正式调入该院工作。她现在是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会长,同时还是导演、国家一级演员。她告诉记者,现在她主要的工作是写文章、做讲座、排戏。在她这几年导演的戏中,共有10位主演获得梅花奖。在戏曲理论领域里埋头耕耘,她先后有《戏曲演员创造角色论》、《胡芝风谈艺》、《艺海风帆》、《戏曲艺术二度创作论》、《戏曲舞台艺术创作规律》等专著和论文集问世。同事们都说从台前转到幕后20多年,在新的领域里,她实实在在地为中国民族戏剧的传承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胡芝风说,她是上海人,现在在北京有了家,也适应了北京生活,但她常会说她是苏州的胡芝风,因为苏州是她的艺术摇篮。她在苏州期间,常年巡回演出,转辗城镇水乡,为工农兵服务,既培养了她丰富的舞台经验,同时也给她今天的理论研究和导演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她经常想念当年帮助她成长和创新的钱璎等老领导和原京剧团的同事们,想念那些给她掌声的戏迷。她对苏州的感恩之情历久而弥新。 本报记者 嵇 元
|